高股息个股研究之中国移动-主营业务分析

高股息个股研究之中国移动-主营业务分析

来源:雪球App,作者: 毛竹听风,(https://xueqiu.com/4307911879/295913285)

在前两篇文章梳理了电信运营商的行业概况、发展历史以及行业核心壁垒,网络能力分析,本篇文章将深度分析中国移动的主营业务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讲:电信运营商的行业分析

第二讲:中国移动的网络能力优势

中国移动2023年年度营业收入1.01万亿人民币,主营业务分为CHBN四大板块:个人移动市场、智慧家庭市场、政企市场、新兴市场,中国移动现在已经从原来的单一通信服务,延伸到数据中心、云计算、内容分发网络、算网融合等算力服务,以及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平台、应用和解决方案。致力于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

中国移动的业务庞大且复杂,收入端整体的分析框架按照业务收入=用户数*ARPU。由于通信网络全程全网和范围经济的特点,网络运营、职工薪酬、三费等的成本端和收入端同比变化相似,核心变动因素在于折旧与摊销,取决于资本开支的投入情况。

一、个人移动市场

1.1 用户数

随着智能手机成本和通信费用的持续下降,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的普及率将近每人1.2部,用户更是达到了近17亿户。

在2018年后,移动通信的用户数量维持平稳状态,随着携号转网政策的推出,对中国联通影响比较大,用户数量有一定程度地下降。

1.2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每户平均收入受到几个因素的决定的,一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通信价格限制政策的制定依据,二是单位流量价格和每户上网流量,主要受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推动。最近三年ARPU企稳回升(47.36-49),主要得益于5G套餐迁转以及个人数字生活消费增长

受腾讯等互联网应用对传统业务题替代持续加深、市场竞争以及提速降费等因素影响,移动的ARPU连续持续承压。在最近的两年,这几个因素的影响在持续减弱,ARPU下降已经见底,略有回升。

1.2.1 人均可支配收入

国家提速降费的效果显著,2015年-2022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68%,人均通信消费支出占比下降了13%,但体验到的网络和流量是大幅提升。随着我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以及5G套餐升级,人均通信消费占比维持当前水平。

提速降费政策已经进入尾声,当前人均通信消费占比只有1.6%,对发达国家相比下降空间有限。

1.2.2 单位流量价格和每户上网流量

随着内容和服务的线上化和移动化,催生了大量的互联网应用,活跃用户和使用时长不断增长,直接促使户均上网流量激增。用户体验(画质、时延、预加载等)和内容的提升,也大幅提升户均上网流量。

当前互联网各大平台从流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没有新的终端硬件产品和现象级的App应用,户均上网流量处于低速增长

一方面,通信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单位流量价格的下降。更重要的因素是2015年国家提出的网络提速降费政策,先后取消手机国内长途漫游费、流量“漫游”费等,近5年的流量单价降幅达到90%以上。从2015年开始的提速降费政策已经基本结束,目前只有部分市场的定向降费政策。中国移动的单位流量价格同比收窄。

个人移动市场总结:从人均通信消费占比、渗透率以及互联网的流量趋势来看,中国移动的个人移动市场都处于成熟稳定的阶段,维持在低增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二、智慧家庭市场

2.1 用户数

中国固定宽带用户5.9亿户,人均普及率接近42%,结合家庭户、集体人口数,预计不超过6.7亿户。

2015年后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中国移动的增量,中国移动在2014年底获取固网经营牌照后,利用首年免费策略,转化移动手机客户,现有固网用户2.72亿户,固网用户/移动用户比值0.28(电信0.46,联通0.32)。

可以推测中国移动固网宽带的用户数量预计未来两年内达到稳定状态。

2.2 ARPU

现在的家庭业务不仅仅是家庭宽带,还有智慧电视、智能家居相关业务,智慧家庭的增值业务的收入占比逐年提升,着力拓展“全千兆+云生活”价值空间,积极推进宽带、电视、智慧家庭“三领先”工程,加快推动家庭业务向 HDICT(家庭信息化解决方案)转型升级。 目前千兆宽带的普及率不到70%,未来的ARPU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智慧家庭市场总结:中国移动的固定宽带预计未来两年内达到3亿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固定宽带客户已达到成熟稳定阶段,相对比较稳定的业务。

三、政企市场

3.1 总体路线

公司定位:中国移动处于数字化转型阶段,从原来的单一通信服务延伸到数据中心、云计算、内容分发网络、算网融合等算力服务,以及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平台、应用和解决方案。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政企市场是公司未来的主要增量市场。

发展路线:公司坚持“网+云+DICT”融合发展,提升科技化信息服务能力,提供以集团专线、集团语音集团短彩信、物联卡、5G 专网等为代表的基础通信服务,以移动云、IDC、和对讲、云视讯、千里眼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产品,以及面向交通、工业、教育、医疗、智慧城市等重点行业的 DICT 解决方案,满足行业客户定制化需求。

发展阶段:作为“网”连接属性的基础通信服务业务成熟,成长空间小。目前公司大力推进“云+DICT”的业务发展和能力建设,移动云(2023H1,422亿,增速80.5%)已经形成规模收入,在传统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DICT项目(2023H1,209亿,增速28%)签约商用案例超过2.5万个,平均单体项目不足100万,还处于孵化阶段。

3.2 移动云业务

移动云是一块比较大比较重要的业务,降要另写一篇文章介绍,这里只说结论:海外市场AWS和Azure具有投入时间早,地区布局广、云+AI等技术优势,市场份额大幅领先,市场格局稳固,国内企业出海几乎没有太大机会。反观国内市场,政策驱动、技术成熟、场景多样、数字化转型需求,加之政策和客情关系等因素,且IaaS的技术能力和产品服务差异化较小,市场难以形成寡头格局,最终的市场格局可能是各个云计算厂商持续不断在自己的优势行业深耕,形成自身的产品、规模和品牌优势。在这样的格局下,移动云的市场空间有限,对当下体量的中国移动净利润增量较小。

政企市场总结:政企领域强化“网+云+DICT”一体化拓展,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服务客户数达到2320万家。其中移动云已经形成规模收入,是政企业务的的主要增量来源。其他DICT业务处于孵化阶段,对企业盈利贡献有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总结:在中国移动不增加大规模资本开支的情况下,个人移动市场是中国移动的基本盘,提供了主要的营收和利润,主要增量是家庭市场和政企市场,但是家庭市场空间有限,预期还有2-3年的10%-15%增长。政企市场空间广阔,是主要的增长来源,但是目前可能处于盈亏平衡点的阶段,还未能形成主要的利润来源。

综合来看,中国移动未来2-3年维持在5-10%增长,具有很高的确定性。

相关星际资讯

分期免息买手机哪个平台好?独特的整理7个正规优质平台
买的新手机第一次充电要充多久
28365

买的新手机第一次充电要充多久

🕒 08-05 👁️ 289
《汪中·褊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28365

《汪中·褊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 07-26 👁️ 5196